(合房网独家)经历过的跌宕起伏让2011上半年的合肥土地交易显得异常步履维艰,轮番祭出的政策调控利剑直指房地产一级市场确确实实给原本狂躁的土地市场注入了一针镇定剂,往日的“地王频现”、“抢地大战”不复存在,却而代之的却是开发商无尽的观望以及地方政府对“流拍”、“零成交”、“低溢价率”的不安。
回望这半年,合肥市土地市场似乎进入了分水岭一般,一二季度的巨大反差演绎着“冰火两重天”的变奏曲。据统计,2011上半年合肥共出让26宗土地,共计2398.81亩、逆市下“掘金”86.97亿元,但却呈现前热后冷的局面。以3月的限购令出台为界,一季度合肥市共成交24宗地块,面积达2376亩、揽金86.5亿元;二季度,土地热潮如潮水般退却并进入“冰冻期”,三月共成2宗小地块、面积9.45亩、交易金额0.3亿元。

2011上半年合肥土地市场各月成交对照表
一季度合肥卖地24宗 诞生首个单价地王
成交24宗地块、面积达2376亩、揽金86.5亿元、首个单价地王诞生……从合肥市土地市场一季度骄人的“战绩”来看,政府推地热情不减、开发商拿地激情也依然踊跃,而动辄超百的高溢价率、地王等也成为这一季度的关键词,这份骄人的成绩单中似乎找不出二季度的急转直下的任何蛛丝马迹。
2011年1月份,合肥市累计成交土地10宗、总面积高达1355亩、总揽金约45亿元超过上半年成交总金额的50%。且1月6日的首场拍卖会上,蜀山区W1005商住地块就被义福地产1420万/亩的超高单价收入囊中,一举夺下上半年度单价“地王”的桂冠。
而受春节的影响,二月份合肥市土地成交情况较前一月有所“减产”,但总体的情况依然可用“火热”二字形容。据统计,2月合肥共卖地7宗,总面积为216.24亩,揽金6.5亿。从成交统计数据来看,相比于1月份动辄百余亩的“大块头”,本月合肥推地逐渐步入“小时代”,小面积、优质地段、商住混合成了最大的卖点,开发商显然对其也颇为青睐,但伴随着国八条等政策的实施与成效渐显,低溢价率、接近底价成交的现象已成为拍卖会上的常态。
以3月份为临界点,合肥土地市场真正迎来一场“由盛转衰”的变故,17日那场供应量高达2252亩的规模供地“饕餮盛宴”最终却以冷清收场,诸多优质地块大多延期出让,其余也均以低价成交,且溢价率皆未超过50%;在省六条、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政策的交织影响下,这股“寒流”也顺势蔓延至整个上半年的土地交易市场。尽管政府大规模供地,但最终却只出让7宗地块,成交面积达869.2亩。
调控下土地市场寒潮阵阵 二季度仅卖地9.45亩
相比于一季度“抢地大战”的疯狂,二季度合肥土地市场交易却来了个“急刹车”,无论是政府供地还是开发商拿地的激情都急转直下。多数人犹记得3月份合肥土地拍卖那场“饕餮盛宴”由盛转衰的惨淡迹象,供应量高达2252亩的规模供地却冷清收场,诸多优质地块大多延期出让,其余也均以低价成交,且溢价率皆未超过50%;在省六条、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政策的交织影响下,这股“寒流”也顺势蔓延至整个二季度的土地交易市场。
据合房网统计,2011年二季度,合肥土地总成交量仅为9.45亩,出让总金额0.3亿元。整个4月,合肥商住用地仅成交了S1103一宗地块,成交总面积为3.55亩;合肥土地交易市场更是在5月交出空白答卷,商住地块陷入“零成交”的低谷期;6月份,合肥土地交易市场总成交量也仅5.85亩。
3月17日,土地交易中心原计划供应13宗地块,其中有7宗地块当天宣布延期出让;4月20日,滨湖新区两宗地块再次因为竞买人不足而宣布延期;6月1日,庐阳区143亩纯居住地块延期……在省六条、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政策的交织影响下,底价成交、低溢价率、转挂牌、延期出让、流拍等词汇逐渐成了合肥土地拍卖会上的“常客”,往日里开发商们你追我赶“高价抢地”的场景也一去不复返。
从“抢地备战”向“消化存粮”的方向转变,开发商拿地的信心与实际行动已表明一切,从3月的大面积土地流拍、延期到4月的冷淡收场、从5月的土地“零成交”到6月的冰冻升级……土地交易的“寒潮突袭”以及房企拿地的“手软”无疑印证着此番楼市调控的力度渐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成交萎靡与贷款紧缩双重压力之下,资金链的紧缺也致使房企开发商暂缓拿地的念头。尤其是随着限购令的逐步落实,合肥楼市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楼市面临惨淡、成交量跌入谷底之下,开发商对住宅地产发展预期已经逐渐趋于理性,“随行就市”自然也成为拿地参考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