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面临资金大考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房地产蓝皮书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累计超过7万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中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占比从2006年的38.9%,上升到2010年的65.9%。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房建设资金大量来源于此。(相关:保障房建设“欲速不达”)
根据规定,“十二五”期间要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并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的任务,所需资金约为1.3万亿元。保障房的建设方面,地方财政理所当然地成为投资主力。然而,国家审计署公布的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建设资金不到位是保障房建设遇到的首要问题。
目前各级财政纷纷加大保障房建设投资,在今年1.3万亿元的建设资金中,中央财政初步安排的资金为1030亿元,前期已追加280亿元,下一阶段,中央财政仍将进一步追加,特别是对财政状况不佳的省份追加力度将会较大。各省级财政按照中央补助标准安排建设资金,上海等地已安排60多亿元,安徽、江西等省的20多亿元已落实。部分省市开始通过提高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方式提取资金,比重约为20%。
有专家指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如果按照每套60平方米、容积率为3计算,大约需要2亿平方米的土地。即便按照2009年全国居住用地平均价格每平方米3824元计算,这2亿平方米的土地地价就高达7648亿元。而除去中央财政、国开行1000亿元贷款以及其他商业银行贷款,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大半仍靠地方政府来解决。
业内人士表示,许多地方融资平台已透支了未来若干年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在保障房方面的资金压力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