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国家发话:全面放开Ⅰ型大城市落户条件,二线城市要飞!抢人大战激烈,广州杭州等8城放宽落户!2018合肥新增人才落户近10万人!
发改委: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
全国已有8城相继放开落户门槛
合肥放宽落户限制 计划每年落户10万人以上
2018年合肥新增人才落户近10万人
一、发改委: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
一、总体要求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二、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
(二)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三)深化“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
三、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
(四)深入推进城市群发展。
(五)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七)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
(八)强化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九)分类引导城市产业布局。
(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十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改进城市公共资源配置。
(十三)提升城市品质和魅力。
(十四)健全城市投融资机制。
五、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十五)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十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十七)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管能力。
(十八)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十九)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重点之一,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换句话说,之前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 户籍是要严控的,现在新表述是大幅增加落户规模。这就意味着城市落户门槛将要进一步宽松。
业内人士指出,城区300万至500万的,多为普通二线城市。500万至1000万的多为强二线。落户政策的再度放开放松,有利于二线城市的楼市需求积累。
二、全国已有8城相继放宽落户门槛
杭州直接放宽落户门槛,专科也能直接落户。抢人大战越来越激烈!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8座城市相继放开落户门槛,包括广州、杭州、西安、南京石家庄等。
预计后续将有更多的城市跟进,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将成趋势。
三、安徽:鼓励合肥放宽城市落户条件
去年年底,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等19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包括放宽城市落户条件。
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全省将扩大就地就近就业规模。比如,全面放开合肥以外其他所有城市落户限制,鼓励合肥市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已在城区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等,均可申请落户。
1、2018年安徽常住人口增量排名全国前三
根据安徽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2018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323.6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增长1.1%。常住人口增量排名全国前三,仅次于广东、浙江。
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458.4万人,占总人口的54.69%。也就是全省城镇化率54.69%。
2、合肥市常住人口突破800万人
阜阳市常住人口最多,共计820.7万人,比上年增加11.4万人。
合肥市常住人口突破800万人,同比上年增加12.2万人,常住人口增量最大。
宿州市排名第三,常住人口568.1万人,比上年增加2.4%。
亳州市常住人口超500万人,共计523.7万人,比上年增加6.8万人。
铜陵市、池州市、黄山市常住人口不足200万人。其中黄山市常住人口最少,仅140.7万人。
3、合肥主城区常住人口达394万人
另外,《2018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公布了合肥四区的人口情况,其中,瑶海区100万人,庐阳区68.3万人,蜀山区128.7万人,包河区95.2万人。主城区常住人口累计达394万人。

四、合肥放宽落户限制 冲刺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
1、合肥放宽落户限制 计划每年落户10万人以上
2018年4月,合肥正式出台《关于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以及各类人才落户政策。
01、计划每年落户10万人以上
根据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合肥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将加速破除,全市户籍人口年均落户城镇1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5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
到2020年,合肥将率先培育成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此外,合肥强势迈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跻身长三角区域副中心城市,未来人口超1000万。
02、全面放宽人口落户条件
我市将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稳定就业2年符合条件可落户
凡在城区合法稳定就业2年以上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1年以上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办理本人落户及父母、配偶、未婚子女随迁或投靠。
这8类人才可以先行落户
凡自愿来肥工作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应届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本科学历人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以先行落户。
有房、租房的皆可办理落户
有自有产权住宅房的,在常住地直接登记为家庭户;租赁房屋的,可以在就业地人才交流中心、居住地公共(社区)集体户登记户口,也可凭同意挂户和说明亲属关系的承诺书等材料,将户口挂靠在亲戚(指三代以内直系或旁系血亲)户上。
03、农村籍高校学生落户来去自由
据介绍,我市将实行农村籍高校学生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高校录取的农村籍学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至高校所在地;毕业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从高校所在地迁回原籍或迁入就(创)业地;毕业后两年之内可在入学前户口迁出地、现工作地、实际居住地自由选择落户地,且不受迁移次数限制。
04、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不作为落户限制条件
此外,我市调整完善城镇落户及随迁、投靠人员户口迁移政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不作为落户限制条件。符合我市城镇落户条件的,父母、配偶、未婚子女可以随迁;已落户城镇的人员,父母、配偶、未婚子女可以投靠迁移。
05、进城落户农民可享住房保障
今后,进城落户农民将纳入合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市财政在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时,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地区给予适当支持,确保进城落户农民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享有政府提供基本住房保障权利。
住房保障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通过市场提供房源、政府发放租赁补贴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承租市场住房。推进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支持将有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等自由职业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让更多人享有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等相关权益。
2、再砸百亿资金揽人才 合肥全力冲刺1000万人口
除了放宽落户限制之外,合肥去年也出台了人才新政。明确表示未来七年内,合肥将拿出超百亿元资金,从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创业扶持等多个方面推出多重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在肥创新创业。
其中,在人才买房、租房方面都给予了很多优惠,可以说“真金白银”抢人才。具体内容如下:
01、放开人才落户,40年以下本科生落户即可买房
放宽人才落户政策,凡自愿来肥工作的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研究生以上学历、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本科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可先行落户。这些人才在合肥创新创业,落户后即可购买首套房。
02、博士租房补贴2万、硕士补贴1.5万,本科补贴0.6万
对新落户在肥工作暂无自有住房的博士、35岁以下的硕士、毕业3年内的全日制本科和大专、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我市在3年内按每人每年2万元、1.5万元和0.6万元的标准发放租房补贴(不含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
随着人才新政、落户新政的出台,合肥的城市吸引力进一步增加,未来将有大量的人口涌入合肥,这无疑将助力合肥冲刺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
3、2018年合肥新增人才落户近10万人
从合肥市人社局的最新消息,2018年全年合肥新增落户高校毕业生及技能人才95834人。
其中研究生7188人、本科生40250人、专科生33178人、专科以下15218人。“养人之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