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3月27日召开的淮北市民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3年全市民政工作将围绕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加大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基层民政工作基础,认真做好提标、扩能、创新、保障各项工作,让更多社会公众享受惠民新风。
社会救助向纵深扩展今年,我市将陆续出台《城乡低保操作规程》《低保工作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暂行办法》,全面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有效实施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医疗救助推进重特大疾病救助试点,加强与新农合、居民医保的衔接,提高救助水平和效率。社会救助方面强化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完成事实孤儿的摸底、审批,做好县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建设,提升县级民政部门流浪乞讨救助水平。
防范应对灾害各项机制陆续健全,据了解,各级民政部门将完善救灾预警、应急响应、灾情核查与评估机制,抓好各种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救助。救灾物资储备库体系建设同时加快进行。
基本养老保障更加全面 回应社会普遍关注的养老问题,2013年社会养老服务近远期规划将分级制定,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
发展基层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面,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民建民营等方式建设社区养老机构。抓好五保供养机构改扩建,全面完成3所公办敬老院400张床位建设目标;鼓励民间力量兴建老年公寓,完成2000张床位目标。
继百岁以上老人月补贴 增至400元后,我市继续探索建立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老年人优待的质量和水平。
社区建设和基层政权有新加强5个城市精品社区,30个开放式村级组织服务活动场所,将在今年全部完成。
在城市,加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推动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达标。优化城乡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完善社区网络化管理平台,建立以社区居民、房屋信息为基础的三级联网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城市社区档案,全面掌握社区基本情况;推进城乡社区标准化建设,提高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整体水平。
在农村,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有新加强。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村务公开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广泛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提高村务公开质量。
优抚安置、双拥工作融合发展以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为契机,今年我市将在深入挖掘双拥文化底蕴,打造双拥文化精品上做一番文章。围绕“追思工程”建设,完成分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高标准完成双堆集烈士陵园维修改造;组织红色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成集学习、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同时,探索建立“普惠”加“优待”的优抚保障新模式,落实抚恤补助标准与人均生活水平挂钩联动机制。
实施关爱工程、健康工程、安居工程,逐步提高优抚对象生活保障、医疗待遇、居住条件水平。
|